到底你身上的什么吸引到了我?
哥们,今天的文章发得有点晚,我们今天探讨内心建设的问题:你被什么样的人吸引? 这是为什么?
有些天生就很擅长吸引到异性的人根本就不用学什么恋爱学,他们似乎天生就拥有了这个能力。
我就继续追根溯源:为什么他们天生就会有这个能获取别人爱的能力呢? 我为什么天生这方面能力就不行呢?还要这么费劲研究12年?
他们的这个能力从哪里来?
他们小时候也没有《成真恋爱学》啊? :P
我深入研究了他们很久,我终于发现:其实,这个能力,他们是在小时候被逼出来的。
他们是被逼的
多年来,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: 家里爸妈小时候很宠爱的哥们,在吸引女生的能力上,往往比不过小时候可能得不到足够爸妈爱的哥们。
我刚才提到的那个喝醉的高富帅,他小时候就很容易得到父母的宠爱,不需要他额外去做些什么努力来获得爸妈的爱。 非常善良,人非常好的一个兄弟,但他在追姑娘上就是屡次碰到挫折。
后来我研究了很多发展心理学后,豁然开朗:
小时候,作为一个婴儿,一个孩子是非常脆弱的。
小孩出生后最需要建立的一个连接,就是和妈妈的连接。 这个事关生存,是人这辈子可能最重要的一个连接,这个连接是怎么建立起来的,对日后一个人的性格,乃至世界观,人生观都有很大的影响。
不安全的母爱
如果妈妈让孩子没有感觉到足够的无条件的母爱和关注,妈妈让孩子觉得情感上离自己很远,或者你感觉到妈妈一直嫌弃你,一直说你这不好,那不好,丑,不乖,笨等等,让你觉得你必须做点什么,你必须忍住和掩饰自己真实的内心,去揣摩妈妈的喜好,来迎合妈妈的喜好,这样似乎妈妈才会给我爱和关注。 这样的母爱,对你来说,就是有条件的,是你需要做点什么,或者是你需要让妈妈看到你很乖很好,才能获得的。 那么,长大后,就变成,我需要在你面前表现出我很牛逼,你才会喜欢我,关注我。 我所获得的这一切都是需要我不断努力不断花功夫来维护的。
这个孩子和妈妈的连接就是一个不安全的连接,孩子从小就有了不安全感,不能松懈,一旦松懈,做真实自己(小孩都是闹的),妈妈就嫌弃我。 孩子往往通过哭闹来获取妈妈的关注和照顾,但这个孩子一方面非常需要妈妈的关注和爱,另一方面又感觉到这么真实地表现自己(哭,闹)会招来妈妈的嫌弃。所以这让这个孩子从小感觉,亲密关系是靠不住的。 再亲密的人(妈妈)也会在自己最需要她的时候嫌弃(抛弃)自己。 [在日后的亲密关系中也一样:她/他会害怕表现出对亲密伴侣的需求感,怕越表现出自己内心真实的需求,越得不到对方的关爱。]
想象一下,一方面你天生对妈妈的爱有强烈本能的需求,一方面你又怕你越表现出这种强烈的需求,会招来妈妈的嫌弃,会越得不到妈妈的爱。 对于这么一个小孩,内心就开始了斗争。 对他/她来说,一出生,就发现世界并不那么美好,就要开始斗争,就要争取。
不安全母爱型的孩子,一般会因为别人批评她,指出她的不好的地方而被激起强烈的情绪反应。即使这些批评和提醒都是只有善意,为了帮助Ta的,她可能逻辑上之后会理解,但当下的情绪一定是强烈的。 因为这让他想到小时候,当他如此脆弱,伸手去需要妈妈关爱和理解的时候,满心期待妈妈的笑容和和蔼可亲的爱的时候,却换来妈妈的指责批评,甚至是冷漠。 所以,一旦身边有亲密的人的指责,即使她逻辑上再明白是为了自己好,也会让她想起妈妈的批评,而引发不安全感,引发因为自己不值得被爱,不够好的感觉。
往往这样的孩子长大后,会变的很能干,被逼出来的能干,因为在Ta们的世界里, Ta们以为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爱。同时,更关键的是,因为从小就被逼着去揣摩妈妈的喜好,并且通过修饰自己的行为,来获取赢得妈妈的关爱,他/她从很小就练就了一身探究别人心理,了解别人,并且让别人喜欢自己的能力。
很简单,得不到足够的母爱,就要去想办法获取。他们/她们不是自己情愿的,他们可能比谁都更想要一个温暖的家和无条件的母爱。 但现实是,她们没有。 所以,必须去争取,必须去斗争。而一旦争取不到,可能会有自毁和抑郁的倾向。进入亲密关系后,因为之前缺乏,所以会要求需要一种毫无保留地、需要无限量关怀的爱。
得不到妈妈的无条件的爱——>自卑:“我不值得被爱”——> 我只能通过自己想办法,包括压抑真实自己,表现好,展现自己牛逼,去赢得有条件的爱。
他/她这件事已经已经做了10几甚至20几年了,从出生就开始了。 而对天生从小就获得无条件母爱的孩子来说,他/她完全不需要去费这些力气,妈妈从小就给了足够的关爱,无条件的。 他/她可以放心地表露自己真实的内心。
安全的母爱
如果妈妈让孩子感觉到足够的无条件的母爱和关注,小孩就会建立起基础安全感——“我是值得被爱的。” 这种“我是值得被爱”的感觉,是我们日后核心自信的基石。
记不记得我在《迷上我》核心教程里,讲到过一个小故事:
我当时在华盛顿大量练习怎么快速结识陌生女生。在大街,商场上看到想认识的女生,上去聊(da)天(shan), 每次都会感觉到强烈的焦虑,紧张。有一次在一家CD店(是的,当时还有专门卖CD的店),看到一个很漂亮的女孩在拿着耳机试听一张CD, 我正在焦虑什么上去说话的时候,看到一个5岁左右的小孩,直接上去拉这个女孩的裙子边,很不客气地说:“我要听,给我听。” 女孩笑着给了小孩耳机。在我以为他们是认识的时候,小孩听了一下就走了,跟小孩爸妈离开CD店了。 当时,我直接上去对女孩说:“我还以为他是你弟弟呢。” (场景开场白) 女孩笑着说:“不是。”我们就聊了起来。
我敢保证,这个5岁小孩的妈妈肯定是给了他足够的母爱的,且不说这个行为礼貌不礼貌。他的世界观是:世界是安全的,是美好的,我可以表现出我当下最真实的诉求。他不怕别人不接受。
从小就有无条件的安全的母爱连接的孩子,他们从小就得到了无条件的爱,他们不需要额外去争取,去压抑真实的自己,去揣摩别人的喜好,来获取别人的关爱。 所以,在他们身上,这个能力就没有被用到,没有机会去练习。 他们,或者,就是正在读这篇东西的你,就需要现在来学习这个技能。
父亲的连接
孩子第一个需要连接的是妈妈。 孩子第二个需要连接的是爸爸。孩子和爸爸的连接在上面两种母爱类型里,会有各自需要注意的问题:
1 在不安全的母爱里,孩子可能会更依赖父亲的连接,因为母亲的爱让你感觉靠不住。
2 在安全的母爱里,孩子可能会过度依赖母亲的连接,甚至有时候母亲潜意识地在孩子面前会降低父亲的重要性,来衬托自己的重要,从而引发的影响是,孩子和父亲的连接建立得不够,而更依赖于和母亲的连接。
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“成真”
回复关键字 “A42” 获取剩余内容